場景:
小青,兩歲
小青在吃飯。
阿嬤邊在廚房忙著,邊喊:「飯要吃好,不要掉囉。」
小青吃著吃著,開始掉飯粒。
阿嬤喊:「你在幹什麼?」
小青把碗放在地上,跑走了。
阿嬤邊嘆氣邊把碗拿起來:「吃飯不認真,不要給你吃了。」
小青:「阿嬤倒掉好了。」
這句話,是之前小青愛吃不吃的時候,阿嬤拿來威脅她的,沒想到現在被小青搬出來回嘴。
一直到這時候,阿嬤才開始看著小青講話,前面都是邊做事,邊聲控(不過,控制得並不好)。
阿嬤:「什麼阿嬤倒掉?阿嬤辛苦煮的飯!快吃!」
小青:「不要」然後跑掉去玩玩具。
阿嬤:「你很壞!你要不要吃?不吃,阿嬤不要給你吃了!」
小青:「阿嬤吃好了!」然後繼續玩她的玩具。
這句話也是阿嬤之前講出的威脅,沒想到又被拿來說嘴。
阿嬤重重把碗放下,生氣地罵:「真的是越來越壞了!都講不聽!」
我在旁邊看得觸目驚心:小孩子完全地不尊重大人,態度惡劣而且不聽話,大人竟然看起來束手無策!幫女兒帶孫子的阿嬤就是一直說:「小青越來越壞了,看三歲比較聽得懂話以後,就會好了。」不然就是「以後去學校給老師教,看會不會好一點。」
長此以往,等到長大後,尤其到青春期時,孩子更是三催四請叫不動,或者一件事要說好多次,父母變成了嘮叨的人。
場景二:
小光爬上沙發的扶手,我遠遠在洗碗看到,只溫和地說了一次,並用食指比往下的動作:「小光,下來!」
小光就乖乖下來了。
小光其實個性非常頑皮,愛唱反調;
小青則原本是非常聽話的女孩,
但在主要照顧者不同的教養方式之下,小光漸漸變得大多時候能聽從指令,小青則越來越頑劣,甚至被罵還在嘻嘻笑,壓根不當回事。
我的小姑說她「白目」,但我覺得是大人養成她不把大人說的話當一回事的習慣。
要怎麼訓練孩子說一次就要聽呢?
今天讀到一篇文章(不用説兩遍的6個步驟)
英國資深教育專家諾埃爾•簡妮思-諾頓的“永遠別說兩次”法,能讓我們在保持友善、尊重、平和的同時,讓孩子輕鬆地從一件事過渡到另一件事,並形成配合的好習慣。
讀六個步驟前,需要先知道兩件事:
不過,我的心得是,終止型行為也是同様要採取前幾步,不同的地方是要加入「後果」。後果有自然發生的,例如:不穿外套,結果出去覺得很冷;也有父母加諸的:亂發脾氣需要去「乖乖椅上」坐著反省一段時間。
我的建議是:當孩子更小時,就要開始用這套方法,只是需要更多清楚的肢體動作來指示和引導。
我的建議是,若孩子年紀較小,可以稍微「帶著」他去做,或「牽著他的手」來完成。
堅持做這六步,直到孩子配合你。他們會配合的,而且往往比想像中來得快。
小青,兩歲
小青在吃飯。
阿嬤邊在廚房忙著,邊喊:「飯要吃好,不要掉囉。」
小青吃著吃著,開始掉飯粒。
阿嬤喊:「你在幹什麼?」
小青把碗放在地上,跑走了。
阿嬤邊嘆氣邊把碗拿起來:「吃飯不認真,不要給你吃了。」
小青:「阿嬤倒掉好了。」
這句話,是之前小青愛吃不吃的時候,阿嬤拿來威脅她的,沒想到現在被小青搬出來回嘴。
一直到這時候,阿嬤才開始看著小青講話,前面都是邊做事,邊聲控(不過,控制得並不好)。
阿嬤:「什麼阿嬤倒掉?阿嬤辛苦煮的飯!快吃!」
小青:「不要」然後跑掉去玩玩具。
阿嬤:「你很壞!你要不要吃?不吃,阿嬤不要給你吃了!」
小青:「阿嬤吃好了!」然後繼續玩她的玩具。
這句話也是阿嬤之前講出的威脅,沒想到又被拿來說嘴。
阿嬤重重把碗放下,生氣地罵:「真的是越來越壞了!都講不聽!」
我在旁邊看得觸目驚心:小孩子完全地不尊重大人,態度惡劣而且不聽話,大人竟然看起來束手無策!幫女兒帶孫子的阿嬤就是一直說:「小青越來越壞了,看三歲比較聽得懂話以後,就會好了。」不然就是「以後去學校給老師教,看會不會好一點。」
長此以往,等到長大後,尤其到青春期時,孩子更是三催四請叫不動,或者一件事要說好多次,父母變成了嘮叨的人。
場景二:
小光爬上沙發的扶手,我遠遠在洗碗看到,只溫和地說了一次,並用食指比往下的動作:「小光,下來!」
小光就乖乖下來了。
小光其實個性非常頑皮,愛唱反調;
小青則原本是非常聽話的女孩,
但在主要照顧者不同的教養方式之下,小光漸漸變得大多時候能聽從指令,小青則越來越頑劣,甚至被罵還在嘻嘻笑,壓根不當回事。
我的小姑說她「白目」,但我覺得是大人養成她不把大人說的話當一回事的習慣。
要怎麼訓練孩子說一次就要聽呢?
今天讀到一篇文章(不用説兩遍的6個步驟)
英國資深教育專家諾埃爾•簡妮思-諾頓的“永遠別說兩次”法,能讓我們在保持友善、尊重、平和的同時,讓孩子輕鬆地從一件事過渡到另一件事,並形成配合的好習慣。
讀六個步驟前,需要先知道兩件事:
一、為什麼不要反覆發出指令?
當孩子對我們的話無動於衷時,你很可能會更大聲、更不耐煩地重複你的指令。這些重複和提醒傳遞給你孩子的資訊就是:他不需要你一開口就聞令即動。你開口說第一次時,他們會對你充耳不聞,因為知道你會重複一次又一次。只有聽到我們聲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聲時,孩子們才會覺得自己必須當心點。
二、方法適用於什麼時候?
孩子的行為分開始型行為(孩子沒有搗蛋,但是需要接下來做另一件事);和終止型行為(孩子做了錯事或者惱人的事,你希望他停止)。這個方法適用于開始型行為,不適用於終止型行為。
不過,我的心得是,終止型行為也是同様要採取前幾步,不同的地方是要加入「後果」。後果有自然發生的,例如:不穿外套,結果出去覺得很冷;也有父母加諸的:亂發脾氣需要去「乖乖椅上」坐著反省一段時間。
一旦啟用這個方法,須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把所有六步都堅持完。
多大年齡可以使用?
從孩子大約3歲起就可以開始使用這一方法,因為大多數孩子這個時候心智足夠成熟,能理解你要求他們做什麼,並能專心足夠長的時間,遵守簡單的指令。
我的建議是:當孩子更小時,就要開始用這套方法,只是需要更多清楚的肢體動作來指示和引導。
第一步:停下你正在做的事,走到你孩子那兒去,站著,看著他。
第二步:等,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裡的事並看著你:務必確定孩子已經準備好聽你講話。
第一、二步能讓我們從從容容地專心想想該如何表達這一要求,如何讓自己表現得平和、友善、有禮貌。既然我們希望孩子們學得有禮貌,那麼我們就要以身作則。
第三步:把要求講給孩子聽 用語簡單、表意清楚、只講一次。
孩子對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,尤其是當從一件喜歡的事過渡到不吸引他們的事情時,這時可以通過“倒計時”來緩解這個過渡帶來的痛苦,這個方法不僅能幫你省時間,還能省掉麻煩和焦躁。
對生性急躁、固執的孩子,先每隔三分鐘來一次倒計時,然後每隔兩分鐘,然後每隔一分鐘。每一次,你的孩子都會聽見他下一步即將做什麼,他的大腦便會對下一步的事情自動產生一幅圖像。甚至在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,他的大腦就習慣了這個過渡。當你說“時間到”的時候,或者當計時器響起來時,孩子便已經習慣了必須按你剛才的要求去做,不管你提的是什麼要求。
第四步:讓孩子把要求重複給你聽,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、完整地說出來。
第五步:站著,等他。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後仍沒有開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,要樂意站著等待。
我的建議是,若孩子年紀較小,可以稍微「帶著」他去做,或「牽著他的手」來完成。
第六步: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,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,不管這一小進步多麼微不足道,都要描述式地讚揚他,並且"反思式傾聽"他的感受。
堅持做這六步,直到孩子配合你。他們會配合的,而且往往比想像中來得快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