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8的文章

鬼壓床,是真的有鬼壓在自己的身上嗎?— 我被鬼壓床的經驗

最近在韓國R燦頻道裡看到一則影片,講「鬼壓床」。(註:R燦是一個有靈界經驗,中文俗稱「有第三隻眼」,的基督教信仰者) 他說: 「鬼壓床,其實大部分是生理的一種狀態。是『意識醒了,但是身體還沒有醒』的情形。」 康健雜誌是這麼說的: 「鬼壓床」需治療嗎? 壓力過大、焦慮、緊張、極度疲累、睡眠不足,或有時差問題等情況下,睡眠會提早進入快速動眼期,就可能出現「鬼壓床」的情況。如果不是連續發生,不必太過擔心,只要壓力和疲憊解除之後就不會出現。但若經常有此症狀,可求助睡眠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治。 不過,R燦是說「大部分」,偶爾還是有真的鬼來壓的狀況。 我想到曾經被鬼壓床的兩次印象最深刻的經驗。 那時住在教會附近。可能地點不佳,政府蓋好該建築後十年都沒人來租或買,就這樣整棟空了很多年。 那時和教會的姐妹合住一個房間。印象很深刻,有一天,很累,九點多就上床睡覺,睡到一半,醒來了,更正確的說,應該是我「覺得」自己醒來了,看得到房間裡的東西,奇怪的是,我的眼睛並沒有睜開(我還知道這件事),而且身體動彈不得。當時我感到很害怕,拼命想要動一個腳趾或手指想把自己叫醒。 不久後,跟我住在一起的梅子姐進來了。 她打開電視開始看星光大道(當年很紅的歌唱選秀節目)。我閉著眼睛,卻好像能清楚看見螢幕上寫的節目,而我的上方感覺站著一個人。。。或不知道什麼的東西。我很害怕,卻叫不出聲音,也動不了。那感覺真的很奇怪,房裡開著燈,有另外一個人開心看著電視,卻完全不知道我的遭遇。 我試圖跟室友喊「救命!」,試圖搖晃自己的頭,卻是徒勞。那個黑影越來越不透明(對,牠原來看起來很模糊,現在則出現了一個人影的樣子),然後,我「看到」(對,別問,我知道我眼睛沒有睜開,但我就是覺得整個房間「看得」很清楚)那個東西,兩手壓著我的肩膀,左腳壓住我的腳,然後,牠抬起右腳,就要往我臉上踩! 終於好像有一個手指頭能動了,於是我「用力」地睜開眼睛並坐起來——雖然覺得自己很用力了,實際上卻是很勉強地慢慢起身。這個影像也消失了。 醒來後跟梅子姐講這件事,她問我:「最近有看什麼東西嗎?還是只是太累?」 忽然想起睡前看了一本書,寫美國的刑案。前面提到兒童誘拐案件,超過七成都是熟人下的手,第一個案例是一個媽媽,為了再嫁,殺害自己的孩子再假裝他們被綁架失縱。她在電視上出現時淚眼汪汪,誰想得到

愛看鬼片或鬼故事,會怎樣嗎?

因為去教會,難免遇到一些對靈界的現象好奇的人。 其中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「神」真的存在嗎?「鬼」真的存在嗎? 因為前者的存在,我才會去教會,我才會禱告,才沒有放棄人生。不過那是另一個很長的故事,今天來談談關於「鬼」的事。 其實我並沒有靈視的能力,也就是沒有俗稱的陰陽眼(啊唷,好可惜~)。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沒有,不過即使在我還不相信神的時候,我也有 感覺到鬼 過。 青少年時期的我最喜歡玄妙的東西,像是X檔案啦,羅斯威爾斯的外星人啦,靈異事件啦,世界末日的傳說等等。除了科普的書籍之外,我看最多的大概就是這類的東西。 其中,最容易看到,台灣媒體也很愛操作的一個議題就是「靈異現象」。我那年代司馬中原的鬼故事很暢銷,玫瑰之夜的「鬼話連篇」更是每週六晚上不可錯過的節目。 有一次印象很深刻,那集提到某個兇殺案的現場後來頻頻出現俗稱「鬧鬼」的怪現象(阿娘喂,打到這裡自己都毛骨悚然起來,覺得背脊一陣發涼。)有一段,來賓說著類似「當時我走著走著,明明我是隊伍的最後一個人,但總覺得背後有人在看我。好幾次我都回頭想看到底是誰,一回頭卻沒有人。」這樣的內容。 當時時間有點晚了,大概晚上11點。我們家當時搬到在仁愛街的小公寓,因為客廳是狹長型的,所以沙發和電視擺放的位置呈直角。我就坐在那一列沙發最後一個位置看鬼話連篇。聽到這段話時,我突然感到一陣冷風(但我後面的窗戶明明沒開),然後,就像那位來賓講的一樣,我一直覺得後面有人在看我(嗯。。。。打到這裡,其實我覺得我後面現在應該也有「東西」來了),然後,我一直回頭,一直回頭,當然,我什麼也沒看到。 星期一,我心裡仍然有點忐忑不安,到學校去時,剛好老師換座位,有一個平常我覺得怪理怪氣的女生被排到我旁邊。 「呃,你好」為了表示友善,我硬著頭皮開口。「你週末都做什麼呢?」 「你是不是最近有看鬼片?或鬼故事什麼的?」 啥?怎麼這女生一開口講這個?難道她也是靈異節目準時收看的人嗎?雖然遇到同好不錯,可是感覺怪怪的..... 「你為什麼這麼問?」 她傾身過來我的桌子,看著我的「後面」,沒有看著我的「臉」,說:「哦,因為你後面 有。一。堆。」然後神色自若的坐回她的位子。 什麼!?什麼東西有一堆?但是鐘響了也沒辦法繼續問。 午休吃飯時,我拿著便當小心翼翼地併到那女生的座位。「欸,你早上說那個什麼有

孩子不好好刷牙,都在玩水玩牙膏?(2)- 終結亂搞大絕招

甜甜老師很有耐心的聽我落落長講完了小兔的「刷牙」功蹟後,沒想到她竟然笑了,還稱讚我的孩子:「哦~小兔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孩子欸。」 「好奇個頭啦,他的好奇造成我許多的麻煩欸~」 愛玩水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「媽媽先冷靜一下,我問你,你是否贊成孩子透過探索來瞭解這個世界?」 「嗯...」 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件事,若你是孩子,你會怎麼看開水籠頭這件事呢?」 「很好玩吧?」我總算是有點冷靜下來了。 「對啊~很好玩吧?從小兔的角度來看這件事,比如玩水:用手這樣壓,這樣擠,這樣開關水籠頭,水的變化就會不一樣欸!水可以擠到多高呢?可以噴到多遠?像這樣去測試事物的特質和界限,他就會慢慢更瞭解水。啊~原來水是這樣啊」甜甜老師很有耐心的說,「其實,小兔是個很有創意的孩子耶!」 「但是....」總覺得哪裡怪怪的,我抗議:「為了他的好玩,難道我必需忍耐讓他隨意的測試,然後每天收拾這堆爛攤子嗎?然後一直增加早就洗不完的衣服嗎?」還有承受別人覺得我小孩教得很沒禮貌的壓力嗎?不過這句話我沒說出來,「為什麼不能直接打罵他要他別玩就好了呢?反正這些知識長大去學校再學就好。」 不過,說出來我自己也覺得很白痴。當我開始唸書之後,學校根本就沒有引導我從日常的現象觀察和瞭解自然的原理,很多都是離我很遠的科學知識和實驗,若你問我,手擠水到底可以噴多高呢?要怎麼擠才能噴很高?其實我也不知道,我一直都不會這麼玩,是去游泳池看其它孩子這樣噴水才知道原來可以這麼做。而且,唸到後來,我只會看課本,自然科學和我的生活是不太相干的兩回事。 「好,我們來看這件事。孩子對這世界很好奇嘛,你要是一味的禁止,有用嗎?」 「其實。。好像用武力逼迫禁止也不是很有用。」我想到我那一百零一次的「下次你再XXX,我就修理你!」雖然還是處罰了,罰站或打下去,但是小兔似乎仍舊樂此不疲,屢出新招。 「那我們來想一想,既要滿足孩子的好奇,又要滿足媽媽不想要太亂的紀律要求,該怎麼辦?」 「有可能嗎?」其實,我原來不是來求教什麼雙贏的策略,而是期待甜甜老師教我什麼「媽媽的一擊必殺技」之類可以全面獲勝的絕招的。但若兩方面都能滿足,就太棒了。天下,有這麼好的事嗎? 「有,我們可以給孩子『有限制的自由』。」 「有限制的自由?」 「對,比方說,小兔正要玩水的時候,你可以跟他說:『哇~原來水

孩子不好好刷牙,都在玩水玩牙膏? (1)

水,這流動又稍微具有一點可改變性的東西,應該可以榮登孩子最愛排行榜前幾名。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爆廢公社的貼文,一個媽媽嘆:「一罐剛開的沐浴乳就這樣功成身退了,有什麼方式可以處理掉小孩的?不是處理掉泡泡 是處理掉小孩。。。。」   看了之後除了好笑之外,我想對於小孩的不按牌理出牌,媽媽們應該心有戚戚焉吧? 分享個小兔的故事。真的,養了這個寶貝兒子之後,我才真正對男生有夠難搞這件事開了眼界。 話說,小兔大約兩歳的時候,非常喜歡玩水。每次叫他去刷牙洗手,都可以發明新的招式。那時我對教養累積的戰鬥經驗和知識還不夠多,會的大概就是婆婆那套嚴加打罵,或者我媽那套好言相勸型。 因此,有些小事搞到後來鬧得滿城風雨,小孩叫媽媽跳,光聽這聲音,我也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虐待小孩...... 第一次讓小兔練習自己刷牙,一轉身,這個小孩開了水籠頭下一件事就是用手把水往水籠頭方向壓!阿娘喂~~你知道那水是會噴的,噴的整個洗手台和地面,他自己的衣服全部都超濕! 發現的當下,老木我當然是怒不可遏,一把抓住小兔的手,惡狠狠的說:「好了!不要玩了!搞得這麼濕!」 換衣擦地,搞了大半天才好。 第二次,我學乖了,事先叮嚀:「等一下要好好洗手,不能再擠水壓水了,知道嗎?」 小兔也真的沒有再用手把水往籠頭方向壓,他這次換成用手去「捏」水!兩隻水輪流抓水看看,看能不能抓住?看這樣抓和那樣抓有何差別? 想當然,老木我又大抓狂!「不要浪費水了!給我停止!」然後,養過男生的媽媽們都知道,大叫失控這真的是按到小男生的開關啊! 小兔一看媽媽抓狂了,心裡八成想著:「哇噻!超酷!沒想到媽媽這麼有反應!」於是更加把勁的又拍又捏。 好不容易從洗手台前面拖走後,少不了一陣說教和好打。然後,疾言厲色的跟孩子說:「下次不可以玩水!往上壓,拍水、捏水都是玩水,都不可以,知道嗎?不然媽媽會修理你哦!」 那時還暗自想著:「至少我還知道不可以問『好不好?』而是直接肯定句下去,只問他『知道嗎?』」還自鳴得意想著自己算是聰明的媽媽。 兒子還真的沒再壓水、捏水,但他又用手刀橫著「切水」,和忽大忽小開關水籠頭。。。。使盡各種方法,就是要玩水!我每次跟他說這行為「不可以」~孩子隔天總還是能想出新的招式出來。 好不容易,有天刷牙前,千叮嚀萬囑咐「不管是切、捏、拍、壓、亂開關、擠

妹妹無理哭鬧了半小時,我這麼做,她就笑了....

這次的主角是趴兔,家裡的小妹妹,年紀:4歲多 親愛的妹妹: 跟你說,昨天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. 簡單來說,就是家裡的趴兔狂哭亂鬧了半小時,然後,不知從哪個瞬間開始,忽然又變得笑臉迎人,還跟我說:「媽媽,我很會做事情哦,你想要幫什麼忙都可以跟我說,我都會做~~」 從頭到尾一直看著這齣肥皂劇上演的老公,滿臉問號,一直用表情和肢體動作問我:「為什麼?為什麼會這樣?趴兔倒底怎麼了?」 我笑著回答:「我也不知道,也許有時候孩子就是想要哭一哭吧~」 讓我還原一下昨天的現場~ 我:「小兔趴兔吃飯了~」 趴兔:「媽媽,我腳很痛~」然後跌坐在地上 我「怎麼啦?」 趴兔「我的腳剛剛撞到桌子」 我「是哦~撞到哪隻腳?你一定很痛.下次小心一點,先來吃飯了.」我秀秀一下她的腳 趴兔坐上餐桌,看一眼飯菜然後就趴下去「我不要吃」 我「怎麼了,怎麼可以不吃晚餐呢?」 趴兔開始鬧彆扭「飯太多了」 我「不會太多啊,媽媽只盛半碗而已」之前每天吃的量都是兩倍以上,怎麼今天胃口這麼差? 趴兔哭起來「我討厭吃飯!我只想要吃麵而已!」真是奇怪,明明之前一直吃麵,吃到有一次吃飯就很開心,今天特別又煮飯,怎麼又不行了? 我「你不想吃飯啊?」 趴兔「我不想要吃飯!」 我「沒辦法,今天就是煮飯,你想吃麵,我明天再煮給你吃」 趴兔哭得更大聲「我不要!為什麼你都要煮飯不煮麵?你是壞媽媽!」 我「如果你不吃飯,什麼都吃不下,表示肚子很撐裝不下東西,那昨天答應給你吃的奶酪也不能吃囉~」 趴兔「不要!我要吃!」 我「那你要先吃飯」 趴兔「我不要我不要,你這個壞媽媽!都不給我吃奶酪!」 這時候,我忽然發現自己和趴兔兩個人捲入一場無理的戰爭裡. 我回到慣性的「說理」「說教」(要吃飯才會長高,才有營養 / 要先吃完飯才可以吃點心),都沒有用之後,內心的憤怒就爆發出來「不要吃!你通通不要吃好了!吵吵吵,回家就一直哭,鬧了半個小時還不夠嗎?」越罵越順口,差點脫口而出「亂發什麼脾氣!欠修理是不是?」 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的當下,我緊急煞住自己的嘴巴. 腦海裡浮現一個畫面. 有一個小女孩,大班,站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被脫得光溜溜的,媽媽在一旁拿著衣服不停地勸說:「趕快穿上去,不然你會感冒」 小女

新生兒/寶寶可以喝水嗎?

親愛的妹妹系列是用書信的方式和當新手的妹妹對話。 裡面包含很多她面臨或者我遇到的育兒問題。 和當新手媽媽的妳分享~ 親愛的妹妹: 你問我,寶寶如果好像便秘,可以喝水嗎?可是醫院衛教說不用喝水欸?喝下去會怎樣嗎? 我的婆婆在我把寶寶喝奶的時間改成四個小時,寶寶中間卻哭不停時,叫我用水或葡萄糖水給寶寶喝,說可以趁寶寶想吸吮時,練習喝水,又不影響正餐攝取。 啥咪!?為此差點和她大吵一架。 我說喝太多水嬰兒會水中毒,她就說因為我都不給寶寶喝水,才會尿尿很臭等等。 對大人來說,水可以協助運輸養份,加速新陳代謝,排出體內廢物,調節體溫,是維持健康的必需品,但大人喝過量也不恰當,若電解質不平衡也會抽筋。 查了查網路資訊,排水排毒的器官,腎臟,寶寶和大人比起來當然是還沒成熟,大概1歲多之後才會趨近成人,1歲以下無法排出過多的水份,這就是為何醫院衛教會說寶寶不需特別喝水。 這裡補充一段水中毒的說明: 什麼! 喝水會中毒?   所謂的水中毒,並非水本身有毒,是因為攝取太多水分,導致身體產生症狀,便將這些症狀以水中毒這名詞來稱呼。由於嬰幼兒時期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,一旦喝太多水,腎臟無法排出體內過多水分,水分積聚在血液中,導致血中納離子濃度被稀釋,造成低血鈉,引起水中毒,進而影響腦部活動。據統計,水中毒的狀況一般好發於6個月以下嬰幼兒。水中毒之後,水分會讓腦部細胞水腫,使腦壓上升,寶寶會產生頭痛、噁心感、嘔吐、煩躁不安、臉部浮腫、痙攣、嗜睡等症狀,當腦壓上升到一定的程度,接下來就會昏迷甚至休克,這些變化都很細微,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,其中痙攣可能是最早引起父母注意的徵兆。但如果及時送醫治療,通常不會有後遺症。(來源:早產兒基金會http://www.pbf.org.tw/html/d03-85-4.asp) 不過,水,佔了人體70%。新生兒的食物,奶類,其中的水更佔了87%,母乳裡含水量甚至更高。這樣看起來,稍微補充一點,其實應該是沒有大礙,只是不必要。 那時跟婆婆的架根本是白吵的。 至於何時要開始喝水呢? 建議是4—6個月,開始補充副食品時。那時候喝奶量會減少,餐後喝一點水,還可以當漱口清潔口腔。 那個時候,寶寶水份的來源就不限於奶,水果、粥、湯中,也富含許多水分。至於要喝多少水,還是要看寶寶的體重,每公斤體重一

泡奶粉要先放水還是先放奶粉?水量不準有關係嗎?

親愛的妹妹系列是用書信的方式和當新手的妹妹對話。 裡面包含很多她面臨或者我遇到的育兒問題。 和當新手媽媽的妳分享~ 親愛的妹妹: 我記得我剛生下第一個孩子時,不只手忙腳亂,還時常感到很焦慮。 連泡奶粉的水量都以可是個大問題。 比方說,包裝上寫著 40CC一湯匙 那麼,我想泡120CC的奶,是加了120CC的水,然後再加進3匙奶粉呢? 還是先放奶粉,然後再加水到120CC呢?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選後者吧?(只有我這個笨蛋-.-|||) 有兩個原因 1。水溫如果不適合就糟了!如果太燙或太冷,這時裡面已經都是奶粉,不太可能再減少水量,這時加水也不一定可以調到理想溫度 2。奶粉很容易黏在奶瓶底部,攪動半天可能都未完全融解 但是,剛當新手媽的我那時候很無助呀~ 像這麼白痴的問題,誰會想到竟然還會有人有疑問?所以也根本沒辦法查 如果先加水再加奶粉,有時候刻度的量就增加個幾10CC,例如變成140CC 然後新生兒的寶寶,差個10CC有可能就喝不完 富有實驗精神的我,兩種都試過 為了泡完奶能剛好是120CC又不黏底, 我還幹過這樣的蠢事: 先裝半瓶的水,加奶粉,然後加水到120CC 啊,你可能要問,剛不是講到水溫控制問題?這個小CASE,我直接買象印牌熱水瓶,他上面不是有個泡奶的溫度按鈕嗎?我就按下去,然後交給現代科技去煩惱溫度。 這樣精密地泡出「看起來剛好120CC」的奶,沒想到出問題—— 不愛喝水的寶寶, 便。秘。了! 不是傳說喝母奶不會便秘?除了睡前奶,其它白天都餵母奶的小兔竟然便秘了!!?? 他完全沒吃其它的東西,所以馬上就知道泡的奶出狀況。調整後就好了。我猜你說的「有嬰兒因為泡奶水量不對,甚至送醫院」的新聞八成就是如此!因為新生兒一直哭啊,爸媽也不知道怎麼辦,就只好送醫院了。 後來才知道,如果泡得水量太多(比方說奶粉的一匙,指的是一「平」匙,卻每次都沒放滿一湯匙),太稀,易導致寶寶攝取太多水分,鈉離子過低而引起抽筋。 你問我「我用早上老公開的一條奶粉剩下的來泡的,水量也沒有很準,會不會怎樣?」一次兩次我想應該不會太嚴重,不過,新生兒器官什麼的還不是發育的很好,還是要小心。 至於泡奶粉,先放水,再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