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的主角是趴兔,家裡的小妹妹,年紀:4歲多
親愛的妹妹:
跟你說,昨天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.
簡單來說,就是家裡的趴兔狂哭亂鬧了半小時,然後,不知從哪個瞬間開始,忽然又變得笑臉迎人,還跟我說:「媽媽,我很會做事情哦,你想要幫什麼忙都可以跟我說,我都會做~~」
從頭到尾一直看著這齣肥皂劇上演的老公,滿臉問號,一直用表情和肢體動作問我:「為什麼?為什麼會這樣?趴兔倒底怎麼了?」
我笑著回答:「我也不知道,也許有時候孩子就是想要哭一哭吧~」
讓我還原一下昨天的現場~
我:「小兔趴兔吃飯了~」
趴兔:「媽媽,我腳很痛~」然後跌坐在地上
我「怎麼啦?」
趴兔「我的腳剛剛撞到桌子」
我「是哦~撞到哪隻腳?你一定很痛.下次小心一點,先來吃飯了.」我秀秀一下她的腳
趴兔坐上餐桌,看一眼飯菜然後就趴下去「我不要吃」
我「怎麼了,怎麼可以不吃晚餐呢?」
趴兔開始鬧彆扭「飯太多了」
我「不會太多啊,媽媽只盛半碗而已」之前每天吃的量都是兩倍以上,怎麼今天胃口這麼差?
趴兔哭起來「我討厭吃飯!我只想要吃麵而已!」真是奇怪,明明之前一直吃麵,吃到有一次吃飯就很開心,今天特別又煮飯,怎麼又不行了?
我「你不想吃飯啊?」
趴兔「我不想要吃飯!」
我「沒辦法,今天就是煮飯,你想吃麵,我明天再煮給你吃」
趴兔哭得更大聲「我不要!為什麼你都要煮飯不煮麵?你是壞媽媽!」
我「如果你不吃飯,什麼都吃不下,表示肚子很撐裝不下東西,那昨天答應給你吃的奶酪也不能吃囉~」
趴兔「不要!我要吃!」
我「那你要先吃飯」
趴兔「我不要我不要,你這個壞媽媽!都不給我吃奶酪!」
這時候,我忽然發現自己和趴兔兩個人捲入一場無理的戰爭裡.
我回到慣性的「說理」「說教」(要吃飯才會長高,才有營養 / 要先吃完飯才可以吃點心),都沒有用之後,內心的憤怒就爆發出來「不要吃!你通通不要吃好了!吵吵吵,回家就一直哭,鬧了半個小時還不夠嗎?」越罵越順口,差點脫口而出「亂發什麼脾氣!欠修理是不是?」
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的當下,我緊急煞住自己的嘴巴.
腦海裡浮現一個畫面.
有一個小女孩,大班,站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被脫得光溜溜的,媽媽在一旁拿著衣服不停地勸說:「趕快穿上去,不然你會感冒」
小女孩說「不要,這件好醜!我不要穿」
媽媽「沒辦法,我們就只有帶這一套」
小女孩大哭出來「我不要!醜死了!」
媽媽急了「趕快穿起來,你看,全班都看到你光溜溜的,還看到你大哭,很丟臉」我想,那個媽媽心裡應該覺得無法安撫住一個小女孩,內心很無助又尷尬吧.
小女孩哭得更大聲「不要不要不要,誰叫你這麼笨帶這件那麼醜的!我不要穿!哇啊~~~~~~~」
最後好像是老師來了又威逼又哄「乖~趕快穿上去,你媽媽還要回去上班.你穿好老師帶你去吃紅豆湯」,上課鐘響媽媽不得不離開,那女孩才委屈的穿上衣服.
那小女孩就是我.
其實那件衣服,雖然不是最喜歡,我也沒那麼討厭.你要是問我「那你倒底哭什麼?」我可能也講不出所以然,只覺得當年的我,感受到母親急著處理事情急著離開,都不來了解我的心情,如果我一下子就穿上衣服了,媽媽就會離開我,我想她多看我一點,多在乎我一點....
這麼想了之後,我忽然明白,也許趴兔需要的只是「媽媽的陪伴」,只是還沒有感受到「媽媽的愛」吧~
我把趴兔抱到客廳,放在膝蓋上,然後專注地看著她的眼睛,說「妹妹啊~」停頓「你怎麼啦?」
「我心情不好」
「你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了嗎?」
「就.......@#$@%#$^」趴兔胡謅了一段同學的事(我會知道是因為之前就講過一模一樣的內容了)
「這樣啊~你是不是很傷心」
「嗯」
「你剛才撞到的腳還有痛痛嗎?」
「沒有了」
「你還有什麼事情想要告訴媽媽嗎?」
「沒有了」
「你剛才亂哭不吃飯,媽媽好擔心你是不是生病了吃不下欸~」我摸摸她的頭
「沒有啊,我沒有生病」
「你現在還覺得好生氣嗎?」
「不會了」
「你現在還覺得好難過嗎?」
妹妹點點頭
「這樣啊,謝謝你跟媽媽說.你是不是想要媽媽安慰你一下?」
趴兔又點點頭
「妹妹啊,媽媽愛你你知道嗎?」
趴兔點點頭
「媽媽愛你,也想幫你.如果你難過生氣想要媽媽抱抱,要跟媽媽說『媽媽,我心情不好,你可以抱我一下嗎?』媽媽才知道怎麼幫你.你一直亂哭哭媽媽也不知道你想做什麼,結果一直叫你吃飯,最後就用罵的.你就更生氣了,對不對?」
趴兔說「對」
「那你現在希望媽媽怎麼安慰你?」
「媽媽,抱抱」
我給了女兒一個緊緊的擁抱.
這一個段落看起來很長,實際執行起來,卻不到十分鐘.我抱著妹妹大概十幾秒,妹妹就開開心心地從我膝蓋上跳下來,笑咪咪地說「媽媽~你需要什麼幫忙嗎?我都可以幫哦~」
孩子易怒也很容易就忘記不愉快
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瞭解和陪伴,不用實際上解決什麼問題.當孩子感受到愛,心裡湧出力量,就能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了.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