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小的時候,就是在刻板的統一模式教育之下被管教大的。
偏偏我本人是愛好自由的水瓶座,對這樣的一貫式作業非常感冒。然後,最近又有什麼「讓天賦自由」、「尊孩子多元發展」、「鼓勵孩子有探索世界的勇氣」之類的論調大為流行,讓我天真又夢幻的想著:「只要讓孩子從自然的後果來學習,在不危險的地方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吧!」這樣就可以養出敬天愛人的好孩子了。
在有些事情上,的確有「自然的後果」讓孩子去承擔。比方說不認真吃飯,時間到了就收起來,下次自然會在吃東西時認真一點。但是,有些事我一直覺得很不對勁。。。。。
就好說,當小兔能很順暢地自由走動後,這小子很愛做一件事情,就是「翻我的皮包」。
翻皮包,這件事說實在的也不危險,如果是翻我婆婆的,或者其他人的皮包,我一定會要這小子住手,跟他說:「這個皮包是別人的,不可以拿。」
這是基本人和人之間的禮貌。然而,在翻我皮包的同時,他學會了拉拉鍊以及用手拿起小東西等的練習技巧,這是當時他的玩具沒辦法給他的練習。
除了皮包,小兔還會去亂拿家裡的其它東西。
危險易碎、有電、尖銳的東西一定不行,但你說看看,像我和老公結婚的紀念小熊這無害的東西,該讓他自由拿取嗎?
如果這小子是懂事的小學階段,答案顯而易見就是「不行!」但是他當時似懂非懂,物權觀念也不是建立的很好,家裡他擁有的東西更是很少,這樣的話,每天光是管「這個不行拿」「那個放回去」就要累死人。而我自己亂擔心的問題,也就是有人說,沒有練習,就更不知道如何掌握物品的特性,以後一有機會拿到就更不會用,或是限制太多會更搗蛋。。。之類的,所以,天啊。。。。媽媽真的是很難為。
我本來想說,若是我的東西,也不危險的話就算了。。。但在小兔某次把我的皮包翻得亂七八糟撒滿地,不收拾好就直接跑掉時,我感到一種不被尊重的悲哀:「難道媽媽就可以不被尊重,這麼沒有尊嚴嗎?」
在禁止和放任之間,我還有其它選擇嗎?
後來全優加的甜甜老師教我一招:「你要教孩子學會徵詢。」
簡單來說,就是要孩子學會「先問我」!
唉唷!說起來這麼簡單,我怎麼竟然一開始的時候沒想到?我們平常想要拿別人的東西的時候,不是都會先問對方嗎?
也就是說,下次小兔想要拿我的東西時,要請他先問:「可以借我嗎?」
為了鼓勵孩子建立起這個習慣,剛開始的時候,盡量都回答孩子:「可以啊~~」然後附帶一個燦爛的微笑。
實際操作現場:
小兔(當時不到2歲)又想翻我的皮包,我抓住他的手,說:「這是媽媽的皮包,你想看看是嗎?要先問媽媽『可以借我嗎?』這樣才有禮貌。」
小兔莫明其妙地看著我,一定內心OS:「以前都可以直接拿,現在這是要幹嘛?」
我重覆一次:「要先問『可以借我嗎?』然後我就會借你,要有禮貌哦。」
小兔:「可以借我嗎?」
我非常開心地抱著他,好像他做了什麼很了不起的事情,然後說:「嗯~~真棒,教一次就會了,你有先問馬麻再拿,你很有禮貌哦!看完後要還給馬麻,知道嗎?」
小兔沈浸在被稱讚的喜悅中(之前不常找到可以稱讚他的地方),很爽快地回答:「知道。」
演完上述那一大戲碼之後,我開開心心地拿皮包借他,小兔只是簡單看了一下後,也開開心心地還給我了。
是不是很美滿的大結局啊?說真的,其實媽媽也只是需要一個尊重而已。
不久後,孩子很快把這學習的社交技巧應用在和別的大人的應對上,減少了很多無理亂拿別人東西的情形。
等習慣建立起來,偶爾幾次被其它人拒絕,孩子也較能釋懷。
就是像這樣,在生活很多的小細節,慢慢建立起孩子的社交能力。我覺得「徵詢」這方法很棒,它不會放任孩子,也不是完全限制,而是給孩子一個「這樣就可能可以」的路,讓他們去走,皆大歡喜。小的時候會說的詞不多,所以我盡量簡短,或固定一些常用問句的用詞來引導。孩子大一點時,可以自由加長,變成像「媽媽,可以借我皮包嗎?」或「媽媽,可以借我你那個紅包的皮包嗎?」這樣更多細節描述的內容。
但這是針對不危險,又可以借很久,比較無關緊要的東西。如果是不想借給孩子玩的東西呢?比方說湯匙。或者,像小兔常想拿拿看有點危險的東西,像玻璃之類的,不借給他,反而偷拿,然後為了怕被你拿回去,拿到後快速脫逃,反而更容易打破。這又該怎麼辦呢?
完全的制止有時就是難以達成——尤其是針對越罵故意的小皮蛋,這就要等下一篇再來探討了,這招叫:「有限制的自由」。
偏偏我本人是愛好自由的水瓶座,對這樣的一貫式作業非常感冒。然後,最近又有什麼「讓天賦自由」、「尊孩子多元發展」、「鼓勵孩子有探索世界的勇氣」之類的論調大為流行,讓我天真又夢幻的想著:「只要讓孩子從自然的後果來學習,在不危險的地方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吧!」這樣就可以養出敬天愛人的好孩子了。
想讓孩子自由發展,但我也想得到該有的尊重 |
在有些事情上,的確有「自然的後果」讓孩子去承擔。比方說不認真吃飯,時間到了就收起來,下次自然會在吃東西時認真一點。但是,有些事我一直覺得很不對勁。。。。。
就好說,當小兔能很順暢地自由走動後,這小子很愛做一件事情,就是「翻我的皮包」。
翻皮包,這件事說實在的也不危險,如果是翻我婆婆的,或者其他人的皮包,我一定會要這小子住手,跟他說:「這個皮包是別人的,不可以拿。」
這是基本人和人之間的禮貌。然而,在翻我皮包的同時,他學會了拉拉鍊以及用手拿起小東西等的練習技巧,這是當時他的玩具沒辦法給他的練習。
除了皮包,小兔還會去亂拿家裡的其它東西。
危險易碎、有電、尖銳的東西一定不行,但你說看看,像我和老公結婚的紀念小熊這無害的東西,該讓他自由拿取嗎?
如果這小子是懂事的小學階段,答案顯而易見就是「不行!」但是他當時似懂非懂,物權觀念也不是建立的很好,家裡他擁有的東西更是很少,這樣的話,每天光是管「這個不行拿」「那個放回去」就要累死人。而我自己亂擔心的問題,也就是有人說,沒有練習,就更不知道如何掌握物品的特性,以後一有機會拿到就更不會用,或是限制太多會更搗蛋。。。之類的,所以,天啊。。。。媽媽真的是很難為。
我本來想說,若是我的東西,也不危險的話就算了。。。但在小兔某次把我的皮包翻得亂七八糟撒滿地,不收拾好就直接跑掉時,我感到一種不被尊重的悲哀:「難道媽媽就可以不被尊重,這麼沒有尊嚴嗎?」
在禁止和放任之間,我還有其它選擇嗎?
後來全優加的甜甜老師教我一招:「你要教孩子學會徵詢。」
甜甜老師幫別的孩子上課的情形 |
簡單來說,就是要孩子學會「先問我」!
唉唷!說起來這麼簡單,我怎麼竟然一開始的時候沒想到?我們平常想要拿別人的東西的時候,不是都會先問對方嗎?
也就是說,下次小兔想要拿我的東西時,要請他先問:「可以借我嗎?」
為了鼓勵孩子建立起這個習慣,剛開始的時候,盡量都回答孩子:「可以啊~~」然後附帶一個燦爛的微笑。
實際操作現場:
小兔(當時不到2歲)又想翻我的皮包,我抓住他的手,說:「這是媽媽的皮包,你想看看是嗎?要先問媽媽『可以借我嗎?』這樣才有禮貌。」
小兔莫明其妙地看著我,一定內心OS:「以前都可以直接拿,現在這是要幹嘛?」
我重覆一次:「要先問『可以借我嗎?』然後我就會借你,要有禮貌哦。」
小兔:「可以借我嗎?」
我非常開心地抱著他,好像他做了什麼很了不起的事情,然後說:「嗯~~真棒,教一次就會了,你有先問馬麻再拿,你很有禮貌哦!看完後要還給馬麻,知道嗎?」
小兔沈浸在被稱讚的喜悅中(之前不常找到可以稱讚他的地方),很爽快地回答:「知道。」
演完上述那一大戲碼之後,我開開心心地拿皮包借他,小兔只是簡單看了一下後,也開開心心地還給我了。
是不是很美滿的大結局啊?說真的,其實媽媽也只是需要一個尊重而已。
不久後,孩子很快把這學習的社交技巧應用在和別的大人的應對上,減少了很多無理亂拿別人東西的情形。
等習慣建立起來,偶爾幾次被其它人拒絕,孩子也較能釋懷。
就是像這樣,在生活很多的小細節,慢慢建立起孩子的社交能力。我覺得「徵詢」這方法很棒,它不會放任孩子,也不是完全限制,而是給孩子一個「這樣就可能可以」的路,讓他們去走,皆大歡喜。小的時候會說的詞不多,所以我盡量簡短,或固定一些常用問句的用詞來引導。孩子大一點時,可以自由加長,變成像「媽媽,可以借我皮包嗎?」或「媽媽,可以借我你那個紅包的皮包嗎?」這樣更多細節描述的內容。
但這是針對不危險,又可以借很久,比較無關緊要的東西。如果是不想借給孩子玩的東西呢?比方說湯匙。或者,像小兔常想拿拿看有點危險的東西,像玻璃之類的,不借給他,反而偷拿,然後為了怕被你拿回去,拿到後快速脫逃,反而更容易打破。這又該怎麼辦呢?
完全的制止有時就是難以達成——尤其是針對越罵故意的小皮蛋,這就要等下一篇再來探討了,這招叫:「有限制的自由」。
留言
張貼留言